房子抵押情况未披露,买方能要求卖方赔偿损失吗?
发布时间:2025-06-16

内容概要

在商品房买卖交易中,房屋抵押未披露可能引发复杂的法律争议。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卖方未如实告知房产抵押登记情况,本质上构成对合同义务的违反,买方有权基于违约责任主张权益救济。具体而言,若卖方隐瞒抵押信息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买方可依据《民法典》,要求解除合同、主张损害赔偿或要求继续履行并清除权利负担。此类纠纷中,赔偿请求权的行使需结合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买方实际损失范围进行综合认定。此外,司法实践中对于违约金计算标准的适用,通常以未付房款为基数,参照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或合同约定比例执行,但需注意避免显失公平的情形。

商品房抵押未披露法律后果

在商品房交易过程中,卖方未如实披露房屋抵押情况将直接触发多重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订立时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构成缔约过失责任,买方可据此主张损害赔偿。若抵押登记客观上导致房屋交易受阻或权利受限,卖方行为还可能构成根本违约,需依据《民法典》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抵押信息未披露不仅影响物权变动登记,还可能引发第三方债权人主张优先受偿权的风险,致使买方陷入财产权益受损状态。此时,司法实践中通常结合合同履行障碍程度、卖方主观过错及买方实际损失等因素,综合判定赔偿范围与责任承担方式,为后续主张合同解除违约金追索奠定事实基础。

买方主张赔偿的法律途径

当发现房屋抵押未披露情形时,买方可通过协商或司法程序主张权利。首先,依据《民法典》,买方有权要求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或继续履行合同。若协商未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合同解除并索赔已支付房款、利息及合理费用。根据《民法典》,卖方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构成缔约过失,买方还可就因隐瞒抵押导致的交易成本增加(如评估费、律师费)提出赔偿请求。此外,若合同明确约定违约金条款,买方可根据违约金计算标准主张权利,通常以未付房款为基数参照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或合同约定比例执行。在此过程中,买方需保留交易凭证、沟通记录等证据,以证明卖方存在故意隐瞒行为及自身实际损失。

image

民法典违约责任认定要点

在商品房交易场景中,民法典违约责任的认定需围绕合同约定与法定标准综合判断。根据《民法典》,若卖方未如实披露房屋抵押未披露信息,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或损害买方权益,其行为即构成根本违约。认定违约需满足三个要件:存在有效合同关系、卖方未履行披露义务的违约行为,以及该行为直接造成买方的损害事实。此外,违约方应赔偿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利益在内的全部损失,但赔偿范围不得超过订立合同时可预见的风险。对于商品房买卖中隐瞒抵押信息的情形,法院通常结合卖方主观过错程度(如故意或重大过失)及买方实际损失(如额外资金成本、交易机会丧失)进行责任划分,为买方赔偿请求权的行使提供明确法律依据。

违约金计算标准详解

在商品房交易纠纷中,违约金计算标准的确定需严格遵循《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若卖方因未披露房屋抵押情况导致合同解除,买方主张的违约金通常以未付房款为基数,参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逾期利息标准进行计算。例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违约金可按照未付款项的日万分之三至五的比例核算,具体比例需结合违约程度、实际损失及交易习惯综合判定。若合同中未明确约定,法院可依据实际损失(如资金占用成本、另行购房的差价)调整金额,但一般不超过损失的30%。此外,若卖方存在恶意隐瞒抵押信息的行为,可能触发惩罚性赔偿条款,进一步加重其违约责任。

上一篇:购买的房子有抵押,买方能否要求卖方承担因抵押产生的额外费用?
徐律师 高级律师
擅长争议解决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深度法律服务,丰富的办案经验,团队累计服务超500家,诉讼标的额逾50亿元。
法律百科
房屋买卖 房屋过户 房屋争议 房屋抵押 房屋租赁 房屋租金 房屋押金 房屋维修 房屋拆迁 房屋继承 房产分割 房屋产权
法律难题 专业解忧
回复及时,响应迅速
咨询即时响应,高效解决法律难题
专业服务,精准解决
资深律师团队,提供定制化法律方案
一对一服务,隐私保障
专属律师对接,严格保护用户隐私
立即咨询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